99久久免费精品|性色av免费观看|无码中文字幕久久不卡|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menu id="yg0w0"><acronym id="yg0w0"></acronym></menu>
    
    
    <center id="yg0w0"><source id="yg0w0"></source></center>
    <center id="yg0w0"><td id="yg0w0"></td></center>
    <ul id="yg0w0"></ul>
    <strike id="yg0w0"></strike>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首頁 >
    王孝錫建立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邠寧支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fā)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

    時空,穿越到93年前。

    1928年12月30日,隴東革命先驅、甘肅農村黨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王孝錫,被國民黨反動當局殺害于蘭州。

    21年后,甘肅各地陸續(xù)宣告解放,實現了他詩中“取來烈火千萬炬,這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光明大現喜非?!钡脑竿?。

    作為慶陽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王孝錫把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傳播到了慶陽大地,啟發(fā)了群眾的覺悟,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慶陽革命斗爭的序幕,為革命的再起和發(fā)展奠定了社會基礎。

    追求真理——甘肅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微風輕拂,暖陽和煦。

    6月10日,記者來到位于寧縣太昌鎮(zhèn)肖家村的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循著革命先輩留下的史跡,回顧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

    重建和修復后,中共邠寧支部舊址變成了一處具有鮮明特色的院落——推開院落大門,“甘肅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紅色大字居于正前,鮮艷醒目,大字下面是一本翻開的鐫刻著王孝錫詩詞的書本形雕塑,雕塑左側是一面鮮艷的黨旗。

    黨旗一側是三孔樸素的窯洞,是當時青年社、中共邠寧支部和太昌臨時區(qū)委的辦公地點,窯洞內懸掛著老照片,擺放著老物件,還原了王孝錫和任鼎昌、王曉時、王之經等革命先輩們點燃慶陽大地革命烽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場景。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全貌。

    在這個舊址院落,歷史的痕跡依稀可辨,濃郁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把人瞬間帶回了那段烽火歲月。

    史料記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慶陽大地,兵匪如麻,橫征暴斂,肆虐鄉(xiāng)里,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當時的中國亦是如此,黑暗籠罩,社會壓抑,仁人志士奔走呼號,積極尋找革命真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把馬克思主義送到中國,李大釗、陳獨秀等革命先輩率先在中國燃起馬克思主義的火種,王孝錫是隴東地區(qū)最早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

    王孝錫1903年出生于寧縣太昌鎮(zhèn)西壕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聰穎好學,成績優(yōu)異。1919年,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王孝錫如饑似渴地學習新文化、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24年3月,王孝錫考入國立西北大學,進一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思想的洗禮。

    渴望追求真理的王孝錫很快結識了劉含初、李應良、魏野疇、呂佑乾等中國共產黨人,從他們那里得到并閱讀了大量革命書刊,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并自覺投身到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斗爭中。

    “1925年,王孝錫在校內發(fā)起組織‘青年社’,啟發(fā)和引導社員向黨組織靠攏。暑假期間,王孝錫與任鼎昌、王彥圣、王之經等同學一起,在家鄉(xiāng)太昌鎮(zhèn)建立了甘肅的‘青年社’組織,發(fā)展社員30多名,為慶陽以后的革命斗爭播下了火種?!睂幙h委黨史辦主任李新寧告訴記者,這是甘肅第一個青年進步團體,是中國共產黨在慶陽播撒革命火種的開端。

    火熱的斗爭歲月里,王孝錫經受了考驗與鍛煉。1925年6月,經劉含初、魏野疇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中共太昌臨時區(qū)委舊址。

    1927年3月,王孝錫被在馮玉祥部工作的中共黨組織負責人劉伯堅、鄧小平推薦,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與胡廷珍、保至善、馬凌山等共產黨員一起,前往蘭州開展工作。

    在蘭州工作期間,王孝錫相繼在蘭州一中、師范、女師、工校、農校等10多所學校建立了“青年社”籌備會,發(fā)展社員300多名。4月上旬,蘭州“青年社”成立,王孝錫擔任社長。

    “青年社”在王孝錫的領導下,配合黨的工作,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并創(chuàng)辦了《婦女之聲》《醒獅周刊》等報刊,廣為發(fā)行,使古城蘭州呈現出一派生氣。隨后平涼、臨夏等地的“青年社”相繼成立,團結了一大批青年,擴大了革命影響。

    肩擔大義——點燃慶陽大地的革命之火

    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展室坐落在中共邠寧支部舊址的一角。展室內,“蒙學少年志存高遠”“憂國憂民壯懷激烈”“光榮入黨獻身革命”“首創(chuàng)甘肅青年組織”“創(chuàng)建中共邠寧支部”“組織發(fā)動旬邑起義”“錚錚鐵骨慷慨就義”“偉大精神光照千秋”八個單元精心布設,依次呈現了王孝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及馬克思主義在隴東大地的艱難探索和偉大實踐。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展室。

    “中共邠寧支部是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也是慶陽第一個黨組織。”李新寧介紹,“中共邠寧支部的成立,是慶陽近現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從此,慶陽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有組織的革命活動,慶陽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進入了新階段,它使災難深重的慶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27年7月,根據中共陜西省委指示,王孝錫與胡廷珍從西安回到寧縣太昌鎮(zhèn),重新整頓青年社,吸收了一批進步青年,壯大青年社。為了提高青年社成員對黨的認識,王孝錫組織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淺說》《共產黨宣言》等,并領導青年社開展反對當地反動統治的斗爭。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展室。

    隨著革命斗爭的深入,在慶陽建立黨組織的條件成熟了。1927年秋,中國共產黨邠(陜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委員會成立,王孝錫任支部書記,王彥圣任組織委員,任鼎昌任宣傳委員(后被派往平涼),王之經任青年委員。

    李新寧介紹,中共邠寧支部是在中共陜西省委的領導下,根據慶陽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需要,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黨的地方組織的指示建立起來的。中共邠寧支部一成立,就根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行動綱領,結合慶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的實際,確定了主要任務和行動方針,成為慶陽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堅強的組織者和強有力的領導者。不久,又擴大成立了中共太昌臨時區(qū)委,下轄寧縣、長武、涇川三個支部。

    中共邠寧支部和中共太昌臨時區(qū)委注重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深入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疾苦,向群眾闡明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目的和意義,使人民群眾在覺醒的基礎上自覺地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之中,不僅揭開了慶陽人民革命斗爭歷史新的一頁,也如星星之火,照亮了慶陽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路,加快了慶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進程。

    1928年,中共陜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策劃旬邑暴動,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路軍。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于占優(yōu)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圣也受到追捕,先后化裝返回寧縣。

    精神永存——紅色種子勃發(fā)無窮力量

    返回寧縣后,形勢更加險惡,處境更加艱難,王孝錫不得不經常變換住處,防止敵人搜捕,但他的信念毫不動搖,繼續(xù)迎著狂風惡浪堅持斗爭。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任何力量,不能移我之心。任何力量,不堪動我之情。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留停,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p>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王孝錫所作《決心》。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1928年11月26日,國民黨甘肅當局法官楊天樞前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強暴兇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眾多鄉(xiāng)親聞訊趕來送別時,王孝錫揮筆在一家面館的墻壁上寫下了詩二首:“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薄皶鴦ζ鞫?,國事無端尚依然。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羅自在人世間?!?/p>

    王彥圣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后,立即組織營救。王孝錫為了掩護其他同志,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中國共產黨的機密。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不屈斗爭。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

    馭飛云,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

    取來烈火千萬炬,這黑暗世界,化作塵煙。

    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

    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

    望爹娘,休把兒掛念,養(yǎng)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

    兒去也,莫牽連!

    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云低垂。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王孝錫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罪惡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犧牲了,時年25歲。

    1938年秋,王孝錫的遺骨遷回家鄉(xiāng)太昌安葬,父老鄉(xiāng)親搭起彩棚,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不少師友和進步人士前來祭奠。新中國成立后,王孝錫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并建起了王孝錫烈士陵園。他的《絕命詞》也被收入《革命烈士詩抄》續(xù)集,為后人傳頌。

    圖為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入黨誓詞石碑。

    為了紀念王孝錫,傳播他的英雄故事,賡續(xù)他的高尚精神,2019年,寧縣太昌鎮(zhèn)對中共邠寧支部、青年社、太昌臨時區(qū)委舊址進行復建和改陳布展,建成黨性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邠寧支部舊址。

    中共邠寧支部舊址通過場景復原、圖片展示、故事講述、文字說明、設立黨員宣誓墻等,將黨性、黨史、黨風、革命傳統及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全面展示王孝錫等革命先烈浴血播火的光輝歷程。

    “通過修復完善紅色歷史遺跡,整理挖掘紅色歷史事跡,開設紅色講堂,邀請老黨員、革命后代和專家學者講述王孝錫等烈士的斗爭史、奮斗史,開展有聲有色的紅色文化活動,吸引了廣大干部群眾到太昌鎮(zhèn)尋找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睂幙h太昌鎮(zhèn)黨委書記張麗萍說,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已成為黨員干部了解黨的歷史、堅定信仰的重要場所,成為廣大群眾培養(yǎng)愛國情操、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以及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情操的重要課堂。

    而今,來中共邠寧支部舊址和王孝錫烈士陵園淬火的黨員干部越來越多,至目前,已接待7.5萬人次。當川流不息的人群與熠熠生輝的革命精神相遇,紅色血脈綿延賡續(xù),匯聚成奮進新時代的無窮力量。

    編輯:袁乙琪責任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