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是保障網絡安全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相關法律政策的延續(xù)。對“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進行安全評估,主要是解決內容合不合格的問題,是在設立一個標準。
目前這一制度尚處于探索初創(chuàng)階段,有待于具體實施細則的出臺
“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最近,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因唱出了廣大加班族的心聲,在朋友圈霸屏。在歌曲高潮部分,視頻上快速飄過一大波字幕:“我愛工作,我愛加班”“睡覺干嘛,多浪費工作時間”……這些反諷的語言是歌曲作者金承志特意在后期植入的,他希望通過“彈幕”的形式豐富歌曲的內容,表達出對老板口是心非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彈幕”已經出現(xiàn)在不少主流視頻網站上,甚至走進了大學課堂。
當“彈幕”人群不斷擴大時,一紙文件的下達,讓人們意識到,或許“彈幕”并非如傳說般完美。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在瘋狂的“彈幕”評論中,低俗乃至侵權內容時有出現(xiàn),其背后則是網絡低俗文化橫行。
正因如此,8月17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在京召開專題座談會,就網站履行網上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提出了八項要求,其中明確,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
從邊緣符號到大眾狂歡
“彈幕”,源自日本的視頻網站。國內的“彈幕”熱興起于兩年前,2014年8月前后,動畫電影《秦時明月》在國內舉辦多場“彈幕”觀影,將“彈幕”這一新鮮事物推向大眾視野。直到今天,“彈幕”活躍于90后、00后網友中間——年齡猶如一道堅固的屏障,把“彈幕”牢牢擋在了年輕人之內,許多70后、80后知道“彈幕”,也懂得如何啟用“彈幕”,但態(tài)度卻是堅決地對“彈幕”說“不”。
“彈幕”剛出現(xiàn)時,有人曾判斷這股熱潮不會持續(xù)太久,因為滿屏劃過的字符密密麻麻,實在有礙欣賞畫面。然而,直到今天,“彈幕”仍然表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作為“彈幕”視頻網站的一名忠實用戶,韓笑已經習慣開著“彈幕”看視頻,并且在視頻精彩處也發(fā)條“彈幕”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很多愛好者一樣,對于動漫的喜愛是韓笑接觸“彈幕”的起點,“我從小就喜歡動漫,從高二開始接觸‘彈幕’網站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網站上有那么多和我一樣喜歡同一部漫畫的人,這在‘彈幕’中體現(xiàn)的尤其明顯”。
但“彈幕”讓圈外的人理解起來還是有點困難,小米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黎萬強在其《參與感》一書中,這樣記錄他與“彈幕”視頻的親密接觸:起初強迫自己看了15分鐘,發(fā)現(xiàn)眼睛都是花的;后來堅持看了30分鐘,突然發(fā)現(xiàn)感覺變了。他發(fā)現(xiàn)“彈幕”和視頻可以分離了,變成一種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視頻便看視頻的狀態(tài),于是他得出結論:原來,“彈幕”是內容的一部分。
隨著“彈幕”的不斷發(fā)展,使用中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xiàn)出來。
“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根本不明白故事情節(jié)還一味指責劇中人物的,如果有其他人表示反對,‘彈幕’中就會展開一場大戰(zhàn)?!背T凇皬椖弧本W站上看劇的陳法告訴記者,除了這種無謂的指責,“彈幕”中對視頻上傳者的不尊重、低俗色情的評論等都會讓他覺得很厭煩。
“目前的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存在很多問題:第一,侵犯諸如隱私權在內的人格權利;第二,有些內容涉及到不應該公開的領域,屬于泄露商業(yè)機密和國家機密行為;第三,一些內容涉及到暴恐信息,危害社會的穩(wěn)定,惡意引導輿論。在安全評估過程中主要是無法控制傳播源,在技術、制度、監(jiān)管三個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加強。要統(tǒng)一標準,事前做好實名認證,事中做好信用評級,完善事后懲罰措施?!敝袊ù髮W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在業(yè)內人士人看來,對于“彈幕”內容低俗化,要不要設置關鍵詞進行屏蔽?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鑒于“彈幕”的社交載體功能,它所營造的歡樂氛圍以及網絡公共空間屬性,這些特質決定了使用者會竭力表現(xiàn)自己智慧、幽默的一面,來博取網友的關注,如果有人用“彈幕”“撒野”,很有可能引起集體的言語驅逐。但即便如此,仍不排除有個別惡作劇者,故意使用低俗言語制造混亂、傳播不良信息,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管理。
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延續(xù)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國內一家“彈幕”視頻網站為了控制用戶質量,專門設置了測試題,但是,許多人在測試時都利用百度等搜索工具來完成答題。
也有視頻網站在“彈幕”視頻中使用違規(guī)違禁的關鍵詞庫系統(tǒng),同時推出分詞算法(挑選出質優(yōu)的內容——記者注),盡量避免“彈幕”視頻的低俗化入侵。
盡管一些視頻網站在做一些工作,但“彈幕”帶來的問題仍不時出現(xiàn)。因此,加強對“彈幕”的監(jiān)管上升至國家層面。
對于此次網信辦要求的加強“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的要求,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的解釋是,安全評估是指對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在上線之前以及運行過程中的安全評估,“目的在于:評估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在安全方面的風險及影響,以便于及時采取預防和解決措施。安全包括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安全、個人信息安全。評估是指采取一定的標準進行分析、測量,包括定性和定量兩方面”。
之所以要求進行這樣的安全評估,“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網絡安全觀,也是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延續(xù)。2010年工信部《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了通信網絡運行單位應當對通信網絡單元進行安全風險評估。2011年工信部發(fā)布《網絡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服務能力評估辦法》,2014年工信部《關于加強電信和互聯(lián)網行業(yè)網絡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新業(yè)務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同年,網信辦《關于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的通知》,網站開通前要進行安全測評,新增欄目、功能要進行安全評估。”鄭寧向記者介紹說,正在審議之中的網絡安全法二審稿規(guī)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公民個人信息和重要業(yè)務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因業(yè)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辦法進行安全評估;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當自行或者委托專業(yè)機構對其網絡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估,并對檢測評估情況及采取的改進措施提出網絡安全報告,報送相關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鄭寧向記者進一步解釋說。
加強對“彈幕”的安全評估,也是保障網絡安全的現(xiàn)實需要。鄭寧告訴記者,“我國網絡信息內容安全存在不少問題:第一,安全保障漏洞較多,對于國家安全、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第二,一些網站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味‘抓眼球’‘搏出位’,網絡直播、‘彈幕’等網絡產品、服務、功能中存在一些涉黃涉暴等違法不良信息,給社會公共秩序、未成年人利益等造成不良影響”。
安全評估機制尚需完善
相對于其他監(jiān)管措施,安全評估在公眾視野中顯得相對陌生。針對其運營方式以及后續(xù)操作,記者采訪了業(yè)內人士。
對“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進行安全評估,在朱巍看來,主要是解決網絡直播、“彈幕”內容合不合格的問題,是在設立一個標準,“北京市多家直播平臺簽訂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yè)自律公約》,規(guī)定直播用戶必須要進行實名認證。通過這些方式統(tǒng)一標準,對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進行監(jiān)管”。
“安全評估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技術方面,以前技術上是達不到能檢測控制直播、‘彈幕’內容的,要發(fā)展技術不再利用人工進行安全檢測;第二是制度層面。用戶在遇到不良內容時,點擊舉報后很少收到反饋,沒有起到很好的舉報反饋作用。并且制度上也要具體規(guī)定舉報后多長時間平臺要做出回應;第三在監(jiān)管層面,平臺儲存器、隱私權的侵犯、信用評級等都要做好監(jiān)管,這是一個體系,需要全方位的監(jiān)管,僅僅一兩個措施是很難奏效的?!敝煳∠蛴浾呓榻B說。
“評估大體應該分為三個階段:評估準備階段,確定評估主體、評估目標、評估范圍,設計評估標準和方案;評估實施階段,開展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公開評估結果;評估結果的處理階段,通過還是不予通過?!睋崒幗榻B,目前這一制度尚處于探索初創(chuàng)階段,有待具體實施細則的出臺。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包括:
評估主體——自己評估還是第三方機構評估?如何保持中立、權威?
評估程序——如何開展?程序應當公開、透明,吸收公眾及專家參與。
評估標準——通過哪些標準來判斷是否安全?標準需要具有科學性。
評估效力——未通過評估的結果是什么?整改還是不予通過?
對此,朱巍也坦言,“評估”很難設立標準,還要進行多方面的探索,最終確定標準。
“要加強‘彈幕’等的安全評估,應當遵循評估的合法、公開、參與、比例、有效的基本法則。鑒于互聯(lián)網新產品、新服務、新功能的日新月異,安全評估應合法有效,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提高效率,不要使被評估者負擔過重,不要抑制了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鄭寧說,還要加強“彈幕”網站的自律,建立過濾機制,對發(fā)表違法言論的網民進行警告等處理,嚴重的可以封號、列入“黑名單”,“監(jiān)管部門一方面可以依法對網民發(fā)布的違法言論進行處罰,同時也要對未盡到審查職責的網絡平臺進行處罰”。
9:38 2016/12/26